第 111章 俸禄低的原因-《登基?找太子啊皇兄又不是没儿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又回到了永乐时期的样子。

    对比宋元两朝,明朝的俸禄不仅规定的低,到手的更低。

    明史专家黄仁宇教授在《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》一书中指出,当时明朝官员所得到的实际收入,仅仅相当于其名义俸禄的4%左右。

    难怪《明史》中会发出“自古官俸之薄,未有弱此者!”这样的感叹。

    所以,周忱提议的涨俸禄一两成,也只把官员们拿到手的俸禄涨一两成。

    因为要收全部田赋和商税,没有官员们的支持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只有涨了官员们的俸禄,他们才会同意并出力。

    朱瞻墡在位期间,官员俸禄与朱祁镇在位期间是一样的,并没有任何改变。

    所以,到了朱祁钰这里,官员俸禄还是米+宝钞,问题就比较严重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,若果宝钞全部换成银两,会增加数倍支出,朝廷的其他开支也会受到极大影响。

    是臣没有说清楚,请陛下责罚。

    臣建议的涨俸是希望提高发米的比例,比如五品以上官员的本色从两成涨到三成或四成,六品以下官员的本色涨到四成或五成。

    折色部分,臣觉得暂时不宜换成银两。

    光就臣的这些建议,朝廷每年的官吏俸禄开支就要增加一倍。

    但所有官吏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。

    征收田赋和商税的阻力也会小很多。”

    周忱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,朝廷的税收没有翻倍之前,他不敢说把折色全部换成银两。

    虽然折色部分并不是完全发宝钞。

    “朕既然要变革,就不能苦了大明的官吏们,太祖定下的俸禄朕一时半会无法提高。

    只能逐步提高官员们实际到手的俸禄。

    你把折色部分全部换成银两,看看需要多少银子。每年都有新增官吏,在此基础上额外增加一两成,把这个数字算出来给朕。

    另外再把俸禄全部换成银两的情况下需要多少银子也算出来。

    你若将朝廷税收翻一倍,达到六百万两白银,官吏的俸禄全部发银子就可以实现了。

    你若完成朕给你的年赋税超千万两白银的任务,你将与朕一道,名留青史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