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0章 白话-《大宋之风流才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在这一刻石坚看着赵祯的背影,他觉得这个背影离自己是那么地遥远。石坚在心中发出感叹:他长大了!

    仪式进行得很慢,因为所有人都是激动不已,胸潮澎湃。赵祯这次干脆将石坚提议的握手礼改成了鞠躬礼。他一边鞠着躬一边将鲜花送到每一个归来的将士手中。可是广场上没有一个人说话,没有一个人离开,只有压抑的悲泣声。

    刘娥在楼上对身边的太监说道:“这下哀家终于放心了,我大宋后继有人了。”

    过了一个多时辰,赵祯才将鲜花送到最后一个士兵手中。他没有说话,只是做了一个手势,立即有几百名禁军,迅速地将那个戏台拆去。这时候戏台后面那个巨大的事物也全部露了出来,但现在由于这块大布的遮挡,看不清它倒底是什么东西。只有看到它下面摆放着无数的鲜花,一盆盆地放在哪里。对于这个事物京城的人也知道,就在石坚进京的第三次就在建造它,可是在建造的过程中就用布缦将它遮住。现在更加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。

    赵祯又是一挥手,走过去几十个禁兵,将这块巨布缓缓扯了下来。原来这是一块巨大的石碑。石碑写着几个大字:大宋英雄纪念碑。下边还有两行小字:为亿万百姓不再遭受分裂战火困厄,将大宋一统华夏战争牺之将士永垂不朽!为使异族勿侵犯大宋,在边关奋战牺牲之将士永垂不朽。

    石碑下边还有十几幅巨大的雕刻图画。讲述的自赵匡胤统一中原以来直以延州保卫战,所有重大的战事。其中包括象宋灭后唐、后蜀之类的战争,也有杨业石碣谷之战。然而叫这些延州士兵最熟悉的是居然延州保卫也在上面。正中一个城门,上面就赫然写着延州两个大字。远处是黑压压望不到边的西夏士兵,还有许多西夏兵正在通过云梯向城墙上攀爬。城头上是宋兵,可与城下无数的西夏兵相比,城头上的宋兵也只是稀稀瘳瘳,其中还有许多穿着布衣的百姓在协助作战。他们有的在与登上城头的西方夏兵格斗,有的在用石头往云梯上砸,还有用弓弩射向城下的西夏士兵,最让人感到悲壮的是一个宋兵身上中了两箭,他抱着一个西夏兵从城头上往下跳,还有一个平民被西夏士兵在身后砍了一刀,可他还死死咬着他身前一个西夏士兵的耳朵死死不放。

    这些画包括那本话剧都是石坚这几天连夜赶出来的。连赵祯也不知道,现在看到这个图画,人们都感到那股浓浓的悲壮之气。这些延州城归来的士兵再次想起一个多月前发生的那幕,终于忍不住,趴在那个图画下边放声大哭。这时候所有的人眼睛里都含着泪水。连刘娥在楼上拿着手帕不住的拭擦眼泪,可怎么也擦不完。

    赵祯背着双手,看着这些士兵,他没有说话,同样他的泪水也不住地流下来,过了好半天他才象石坚说道:“石爱卿,你一定要帮朕想这个仇给报了。”他说这句话时,牙齿咬得咯吱地作响。

    第二天报纸加印了一份,而且这份报纸是免费的。京城中各个大儒对这些延州城将士询问,然后润笔。这可是第一手资料。并且这份报纸自然不会忘记讨好赵祯,将昨天的经过全文刊登。

    经过这样的激励,将宋朝上下所有的民心全部点燃起来。无数驻守各地将士请求到西北的请愿书,象雪花片一样象京城飞来。更是有许多百姓要求加入军队。以致辽国驻宋的使节看到这种狂热的情况,连忙向上京写了奏折,说这时候千万不要和宋人开战。现在大宋上下整象一只疯狗一样,逮谁咬谁。本来按照石坚的计划,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振作全国的士兵的士气。这也是从朱历父子投奔宋朝后,他在朝堂上谈到的问题。既然我们不能给他们权利地位,也不能给他们金钱,那么我们给他们名吧。现在的确达到这个目标,连曹玮在朝堂上也不住地称赞赵祯将是大宋的中兴之主,千古名君。可他们都是无意中,却让曹利用到辽国谈判降低了难度。本来辽国对大宋的政策一直没有调整好,是战是和,争论不定。接到驻宋使节的来信,又看到宋朝愿意谈判,更加没有一个想与宋朝开战了。

    然而这让那些老儒却更加看不顺眼石坚。他们不知道是赵祯突发奇想,还认为全部是石坚的安排。在他们心目中,竟然让皇上向这些粗鲁的士兵鞠躬,这简直是有侮斯文。但在西北的事上,石坚早说过他只能听到一种声音,连刘娥和赵祯也允许。于是他们将茅头指向了石坚的话剧与那首歌曲上。说石坚作为圣人的子弟,也背负天下所望,竟然用这种粗糙的词语写文章与作曲。这是对圣人文章的颠覆。
    第(2/3)页